政策变得比变脸还快大半夜的,业主群突然被公积金新政刷屏。一点开那些小红点,人一下就清醒了。最高贷款额度直接从144万降到120万,这哪是调整政策,简直是给正打算买房的小年轻当头一棒。朋友阿辉的购房计划全乱套了,本来都算好了两人公积金能贷满144万,这下直接少了16.67%。他对着计算器急得直抓狂:“我俩每个月按时交公积金,这政策说变就变,啥道理嘛!”仔细想想,这次政策调整有点门道。政策有效期到2025年12月31日,就跟商场年终大促的限时特价一样。再看市公积金中心的通告,连套数认定都改成按区算了。要是从集美搬到海沧买房,说不定还能享受“首套房”待遇。这种打补丁似的政策调整,还真挺符合厦门人爱精打细算的特点。岛内岛外,冰火两重天
中介朋友圈最近全是思明区一个新盘的消息,单价8万多,每周还能卖十几套。跟着看房团去看了看,销售指着窗外的双子塔,轻飘飘地说:“楼下就是直升机场,业主能直接坐直升机去鼓浪屿。”还真有个穿着人字拖的阿伯当场就刷卡买房了,那场景就跟晋江文学城的小说一样,特别魔幻。可要是打开购房APP,切换到同安区,画风立马就变了。有个项目搞出“买三房送电动自行车”的促销活动,每平米直接降到1万6。看房车师傅老林吐槽说:“上个月接的客户都是西装革履谈几个亿生意的,这个月全是问能不能用团购券抵首付的。”成交榜单,各有门道
上周的成交TOP10名单,让人看得眼花缭乱。建发在湖里的新盘,均价飙到7万6,每周还能稳稳地卖二十几套。他们有啥销售秘诀呢?样板间直接标配三台戴森净化器,厨房岛台用的是整块伊朗灰大理石。隔壁项目的销售酸溜溜地说:“现在那些富豪买房就跟集邮似的,没有点稀奇的配置,人家连下车看都懒得看。”岛外市场就实在多了。海沧有个TOD项目连续三周霸榜,秘诀就是准点接送岛内上班族。早上6:50发首班看房专车,7:40准时到软件园二期。上周碰到个95后程序员,一边看沙盘一边啃包子,说:“只要通勤不超过1小时,均价3万我也能接受。”提前卖房的业主悔青了肠子
前几个月低价把房子卖了的业主,最近都郁闷得不行。海沧一个小区的业主群里疯传,同户型最新成交价每平比他们卖的时候高了2000块。当初那些劝大家抛售房子的“房产专家”,突然都没了声音。王叔翻着三个月前的聊天记录苦笑着说:“当时谁说岛外房价要跌破2万的?现在连马銮湾都涨到3万了。”更闹心的是房租还开始报复性上涨。有个朋友租的瑞景两房,租金从5500直接涨到6800,房东还特别伤人地说:“我这月供2万4的房子,租金再不涨我图啥?”这话也让大家重新算了算租售比,按现在4%左右的理财收益,租金年回报率达到3%就能跑赢理财了。楼市生存,各有高招
连菜市场的王阿姨都开始聊LPR走势了,说:“听说老美九月要降息?”这话听起来挺离谱,但还真有点道理。现在要是谁敢全款买房,那才是真正的土豪。聪明的人都在赌杠杆红利,首付两成就能撬动五倍杠杆,只要房子年涨幅能跑赢房贷利率,那就赚了。不过真要买房,还得学学开发商的营销手段。上周末翔安一个楼盘开盘,请了个风水先生来讲解户型。亲眼看见一个穿Polo衫的大叔对着户型图比划着说:“这个转角是纳财位,得放个保险柜。”开发商可算是摸准了闽南人的心思,有时候这“旺财户型”比学区、地铁都管用。有句话说得好:“楼市里最贵的是机会成本,比房价更金贵的是时间。”看着中介朋友圈凌晨三点还在发成交喜报,我就想起2008年在SM广场发传单的自己。当年要是咬咬牙拿下那套7000一平的湖景房,现在光租金都够全家生活开销了。虽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,但总会有点相似的地方,那些聪明的人已经开始找带直升机坪的户型图了。
配资之家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