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五行拳的多元传承与个人体悟
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,其核心功法'五行拳'(劈、崩、钻、炮、横)历来为各派所重。然而,关于五行拳的练习顺序,各门派支系却各有见解,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承体系。有的门派主张按五行相生顺序(金生水、水生木、木生火、火生土)排列为劈、钻、崩、炮、横;有的则依据实战应用或人体力学特点调整次序。这种差异恰恰体现了形意拳'因材施教、因势利导'的教学智慧。
笔者自幼习武,跟随父亲学习形意拳,采用的练习顺序正是传统的劈、钻、崩、炮、横。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体悟,至今仍认为这一顺序蕴含着深刻的拳理逻辑,是通向形意拳精髓的有效路径。本文将结合个人习练经历,特别是1986年夏天的关键教学片段,探讨这一顺序的内在道理及其教学价值。
一、我的五行拳习练顺序:劈、钻、崩、炮、横
在形意拳的传承中,五行拳的练习顺序并非一成不变。有的师父从崩拳入手培养爆发力,有的从横拳开始训练整体协调,可谓'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'。而我所接受的传承,遵循的是最为经典的劈、钻、崩、炮、横顺序,这一安排背后有着严密的拳理支撑。
劈拳作为五行拳之首,对应五行中的'金',主收敛下沉之力。其动作如斧劈物,要求沉肩坠肘,气沉丹田,是培养整体劲力的基础。钻拳属'水',其势如泉水上涌,接续劈拳的沉坠之势,形成上下贯通的劲路。崩拳属'木',其直出直入的特点培养直线穿透力,是实战中最常用的进攻手法。炮拳属'火',其爆发力强,是力量爆发的集中体现。横拳属'土',居中央而斡旋四方,有调和诸拳之效。
这一顺序暗合五行相生原理(金生水、水生木、木生火、火生土)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劲力循环系统。从教学实践看,这种由沉到浮、由收到放、由缓到急的渐进过程,符合人体力学原理和认知规律,有助于习练者逐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。
二、1986年夏夜:父亲纠正劈拳的教学智慧
记忆深处,1986年那个炎热的夏夜,成为我形意拳习练生涯的重要转折点。当时我已自学劈拳数月,自以为颇有心得,不料父亲一眼便看出问题所在——'腿力及腰的竖力不足'。这一诊断精准指出了初学者普遍存在的误区:过于关注手上动作而忽视下肢根基与躯干支撑。
针对这一问题,父亲没有让我继续重复错误的劈拳练习,而是采取了'迂回战术'——传授龙形、狸猫倒上树等辅助功法,并传习虎形。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形意拳'以功促拳'的智慧,即通过专门训练弥补基础能力的不足,而非在错误基础上反复强化。
龙形的特殊教法尤其令我难忘。父亲先教定势桩法——一脚悬空站立,要求身体保持中正平衡。这种看似简单的练习实则暗藏玄机:单腿支撑极大增强了腿部力量,而维持平衡的过程则培养了核心稳定性。父亲解释说:'龙形为开,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。'通过这种静态桩功的锤炼,我的下肢力量与身体协调性得到显著提升,为后续劈拳练习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虎形的补充训练则侧重于爆发力与整劲的培养。虎形扑击的动作要求肩胯合一,腰背发力,这与劈拳的劲力传导路径高度一致。父亲常说:'虎有扑食之力,龙有升腾之能,二者为劈拳之翼。'这种将辅助功法与主拳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思路,展现了传统武术'一法生万法,万法归一法'的哲学智慧。
三、'龙虎为开':劈拳准备的拳理逻辑
父亲强调'龙虎为开'的教学理念,蕴含着深刻的拳理逻辑。从人体运动角度看,劈拳需要强大的腿部支撑力与躯干稳定性作为基础。初学者往往直接模仿劈拳动作,却因根基不稳而导致劲力浮于表面,难以形成'整劲'。龙形与虎形的专项训练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:
龙形桩功强化了单腿支撑能力与平衡控制,使习练者能够'立如平准',为劈拳的沉坠劲提供稳固根基;狸猫倒上树训练了脊柱的弹性与灵活性,有助于劈拳中'身如槐虫'的节节贯穿;虎形扑击培养了腰胯发力的整体协调性,使劈拳的劲力能够从足底传导至拳锋。这种'先培根固本,再求枝繁叶茂'的教学顺序,符合'欲速则不达'的武术教育规律。父亲曾比喻:'学劈拳如建房屋,地基不牢,楼层越高越危险。'通过龙虎二形的辅助训练,我的劈拳练习很快突破了瓶颈,劲力由散乱变得凝聚,动作由僵硬变得流畅。
四、钻劈一体的劲力奥秘
在五行拳体系中,劈拳与钻拳的关系尤为密切。父亲教学时特别强调:'劈拳中本身就含有一钻,'钻劈'本为一体。'这一见解揭示了形意拳劲力相生的内在原理。
从动作形态看,标准劈拳包含两个阶段:先是自上而下的劈击,继而是顺势回收的钻劲。这种'劈中有钻,钻中有劈'的设计,暗合'金生水'的五行相生关系,也符合人体发力'先收后放'的力学规律。
技术要点在于:
劈击时肩胯放松,劲力下沉至足底;回收时肘部微屈,拳心内旋,形成钻劲;整个过程保持脊柱中正,腰胯协同发力。父亲常说:'不会钻拳的劈拳是半截子功夫。'通过龙形、虎形的辅助训练,我逐渐体会到这种'钻劈一体'的劲力流转,使劈拳不再是单纯的向下劈砍,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劲力循环系统。
结语:传承与体悟中的五行拳之道
回顾四十余年的形意拳习练历程,1986年夏夜那个纠正劈拳的教学场景始终历历在目。父亲因材施教的教学智慧,'龙虎为开'的拳理安排,以及'钻劈一体'的技术要求,共同构成了我对五行拳顺序的深刻理解。
五行拳的练习顺序虽各门派各有侧重,但核心目标都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步骤,帮助习练者逐步掌握形意拳的劲力体系与技击精髓。我的劈、钻、崩、炮、横顺序,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的选择。
形意拳传承千年,其魅力正在于'万变不离其宗'的包容性与'因人而异'的灵活性。无论是何种练习顺序,只要符合拳理本质,能够有效培养劲力、提升技击能力,便是好方法。而真正的武学之道,在于不断实践、体悟、再实践的循环过程——这或许正是五行拳给予我们的永恒启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之家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